公共英语论文范例

公共英语论文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1

(1)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教学以考试为目的,注重语言本身,强调知识的学习,重语法、词汇的获取,轻应用,忽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缺少实践锻炼。

(2)听、说言语交流能力普遍缺乏。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高职高专毕业时也难以开口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哑巴英语现象严重。

(3)评价标准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脱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依然是一纸卷面考试来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可以参考的职业英语测试标准,教学体系无法考量职业目标,教学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难以将该成绩作为参考依据。

(4)英语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性、机械性地恪守教学大纲,忠于固有的教材,照本宣科,气氛沉闷,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个体智力、能力、阅历的差异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都开展了大规模地改革,融入案例教学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一种符合目前高职院校现状和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摆脱“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应用”的倾向,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强调与面向岗位需求和能力迁移和自学意识需求相联系的英语知识学习和培育,达到了语言共核教学和语言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倡用大量的来自于现实生活或者高度仿真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实际的情景,使得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直接接轨,实现了“技能+知识+思维”的三者融合。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和可迁移性技能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本身就不提供分析,只有事实。学生通过对各种典型案例的收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将团队分析出来的结果置于实际情景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案例教学,通常都要提前做好资料的收集,文献参考的储备,这样带有主动性地学习,学懂学会之后必将比来自单纯上课听教师讲解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和扎实。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就教师举出的案例围绕主题积极参与,用英语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示自我,并且在团队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交流分享,甚至与他人展开辩论,在这发言的机会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摒弃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会听、只会写,不会说的现象。

(四)有利于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在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唱满堂灌的独角戏,而是课堂的控制者(controller)、组织者(organizer)、参与者(participant)、士气鼓舞者(prompter),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达到教学双赢的效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可以从较小的案例着眼,探入式地进行拓展,逐步成熟,完善教与学,是一个动态化的可操作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高职公共英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并非所有的课程均适用,也不是说某一门课程由此至终采用案例教学。是否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取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配合程度以及所选教材的内容等等。教师应该对所选择的案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采用案例设疑法,案例比较法,案例讨论法,使其通过不同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在讲解英语语法问题时,可采用列举案例法,通过简短的案例讲评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可选择口述、录音、录像、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如PPT,Flash动画展示。就应用英语知识本身而言,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团队总结,教师归纳,可以概括出同一语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如类似的词汇、短语、句型、篇章结构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以后碰到某一领域的话题时就有了较为多种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在上听说课时,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案例,从所听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断,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如在讲授主题为“WhatisHappiness”的时候,授课老师用一段简短的录像,采访不同人物谈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引起学生共鸣,对即将要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产生兴趣,紧接着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在上精读课时,可通过亲身体验情景案例,充分参与英语学习中,加强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讲解新闻报道“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未经受住道德的考验”的时候,在导入部分通过杜克大学的荣誉准则(honorcode)与该大学MBA学生实际表现的巨大反差,披露了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在一次开放式期末考试中集体作弊的事件,引入了“考试作弊”这样一个敏感话题。举例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导入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引入了《论语》和《礼记》中涉及诚信问题的汉语片段,比较了中、西方在对待诚信方面的不同,指出中国是morality-based,西方是law-based,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围绕“Howtoestablishastrongsenseofhonestyoncampus?”展开,接着学生先通过快速阅读自己找出每部分的要点,小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告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再用PPT把论述文的构成成分和特点投放出来,把文章中心主旨提炼为“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鲜花(Integrityisthemostbeautiful,theholiestandpurestfreshflower)”。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术诚信的作文。并建议使用inundate、prominently、allegedly、scandal、implicated、revoke、hack等重要词汇,学生将作文发至教师的邮箱,教师及时反馈和修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让案例教学在课外得到一定的延续性,形成良性循环。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达到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讲授英国议会时,事先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和收集英国议会的案例资料,然后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模拟议会辩论,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了课本上对英国议会的相关介绍,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让学生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很好地激活其潜力,增强其能力,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凸显其创造力。

四、结语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2

词汇的量可能因标准而不同。比如词的屈折和派生是否归于同一个词,词汇本身掌握到何种程度都很难准确测量。根据词汇的频率,人们做了一些研究。比较典型的是west在1953年做的常用两千词的统计研究,他的语料来自书面语,目标人群是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在其中有一些意义一致的词省略掉了。这两千词可以涵盖口语词汇的90-95%,一般书面语的80-85%。2005年的研究表明这两千词还能涵盖80%的书面语。2013年,由Browne,Culligan和Philligs更新了常用词汇(NGSL)。新的词汇由两千八百多词汇构成,能够涵盖90%的语言,比West的高6%。人们也对学术语言进行了研究,列出了570个常用词汇,它们是任何专业领域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2013年的更新有964个词。常用词汇加上常用学术词汇大约4000词。

二、大学英语词汇分析

根据大学英语三级的要求,词汇量是三千四百多。在量上略低于常用词汇,加上常用学术词汇大约4000词。其中,除去非常简单的词汇,二级大约1461个词,三级1109个词,共计2570个词。那么三级词汇应该包含在常用词汇中。在三级以字母a开头的50个词汇中,30个属于新的常用词汇,6个属于新的学术词汇,14个在其中找不到。在ted演讲中共有2406873个字符,93925个不同的词。其中有些词/符号不可认,不能算作词,比如在最后的:93925¨as;还有些词带有不同的符号,如:11594awkward11,在本统计中都算作同一个词。在ted中,这些词都出现在常用词外,最早出现的是第6135个的anniversary,出现在一万以内的共5个:abundant,assembly,anniversary,ambition和ambitious。从频率来看,有5个出现较少:await,arbitration,applicant,appetizing和allowance,仅有一次或几次。从意义上看,arbitration属于法律领域,await和wait同意义,applicant虽然少,但其同根词apply使用很高。Appetizing仅一次,但appetite有十几次。 在friends语言使用中共有1047281个字符,19606个不同的词。这更接近本族人掌握母语的数量:两万词左右。比ted语言更口语化,更接近于日常语言。在ted语言使用中,在两万词左右时,出现的频率是五六次的分界。如果按照偶发性学习词汇来看(不以词汇学习为目的,只是遇到次数多,自然掌握了),七八次的分界在一万五千个词左右。而在friends中,七八次的分界在四千词左右。高职高专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以三千五百算,在friends中是九、十次的分界。在friends中,有五个词没有出现:abundant,accommo-date,arbitration,appetizing和ambition。两个词出现在常用词的量内:awkward(49次,首次位置1197),anniversary(31次,首次位置1578)。其它几个词仅出现一或两次。说明在口语中,这些词对高职高专学生还比较生僻,使用少,难掌握。这与参加三级考试的学生的反馈是一致的,普遍认为阅读难,生词多。我们以一本高职高专教材的语言使用来看看词汇的使用情况。教材共有37198个字符,可以识别的大概五千三百词左右。 以学生学习两遍考虑,重复出现频率的词达到学生需要掌握的七或八遍,仅两千词不到(有部分字符不可识别)。可见此教材的内容偏少,学生需要重复学习记忆。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人只学一遍,管理和课时安排都不及中学紧,学生是很难达到要求的。以一套四川省三级试题(2009年12月)分析,字符(to-ken)2812个,单词1051个。除去不可识别的单词,总共九百多词。这套题不包括听力。以试题单词容量来看,应该算简单,但学生反映较难,过级率也不高,仅百分之三十左右。

三、关于高职高专词汇教学的思考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发展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种基础语言技能,这只是形成了学生的语言合语法性能力,而合语法性能力仅仅只是交际能力的最基础成分。由此可以看出,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教学。英语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英语能力的培养程度不仅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甚至关系到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富强需要我们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差异意识的习得是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备基础。”(陈申,1998)因此,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是很有必要和迫切地.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关联性原则

由于文化涉及面广,仅仅通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内容全部讲完,因此文化教学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并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定位。文化学习内容要具有广泛性和主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材相互呼应,知识外延,文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应开展与教材相关的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文化积累。

(二)实用性原则

所导入的英语文化知识应与学生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容密切相关,来源于日常生活交流,并把文化教学与语言实践交际紧密结合。通过文化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三)连贯性和阶段性

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面对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将文化教学引入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始终连贯地渗透文化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语言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教学内容。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深入有效的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习得意识,就必须抓住日常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同时在教材使用,考评机制,课外文化建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深入的渗透开展。

(一)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汇,语言差异首先就体现在词汇层次上,或者是字面意义差异,或者是文化内涵差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讲解词汇的表层含义,还应让学生理解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载体下所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才是完整的,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2、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学习最终是要运用到交际中来。口语交际特别能反映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所以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化差异,正确“地道”地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的口语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虚拟交际情境,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列出的活动主题,进行口语练习;最后教师总结练习效果,指出其中的语言问题,并及时补充相关文化知识。

3、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所阅读的文章并不难,甚至单词学生都能查到,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读不懂,读不透呢?而且学生更愿意选择阅读题材熟悉的文章,不熟悉的文章从心里就抵触阅读,更别提深层次的分析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特别是影响了对文章的深层次分析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还要结合所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扩充,通过文化输入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信息,优化教材中的人文编排

如今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文章涉及领域广,蕴含大量的人文信息,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沉闷气氛。但是现有大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为了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相对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社会文化知识的分量相对薄弱,文化视点不突出,文化知识编排不系统,不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材,编制出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教材。

(三)改革考评机制,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内容仍侧重对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笔试仍是英语测试的主要方式。语言水平可体现为多个层面和角度,笔试只能从一个或几个视角展现学生的英语习得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无法得到考察,所以这样的考评机制完全违背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学生成绩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应包括平时成绩,口语交际测试、实训实践等其他测试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改革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非常重要,全方位、客观地评价和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把教学目标调整到注重能力培养这个方向上来。

(四)课外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素养

除了课堂教学,文化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定期举办英语角、组织英语知识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创办英语报刊、开设外语讲座及英语模拟招聘面试。这些活动不但扩充了英语课堂教学,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有利于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五)教师积极加强自身双文化修养

教育家欧内斯持•L•博耶曾说过:“优秀教育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双文化修养,不但做好双语知识的讲授人,而且做好双语文化的传播人。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形成文化习得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让学生既骄傲自己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惊叹目的语优秀的文化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树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增强双语文化鉴赏能力,为培养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总结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4

(一)对于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

近几年,国内外选择预应力钢材主要是预应力的钢筋、冷拉钢丝、低松弛钢绞线等。其中,低松弛钢绞线的最新一代具有经济、使用方便、建筑美观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桥梁、核电站等大型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国内外大型施工企业的重视。预应力钢绞线的使用,相比其他钢材,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左右,其经济、社会效益也逐渐凸现出来。在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到性能参数(几何参数、伸长率、松弛情况等);在标准方面,考虑到规格、尺寸、延伸率等。

(二)对预应力锚具的选择

在预应力锚具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机械锚固与摩阻锚固两方面。一:机械锚固是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一个适合在预应力钢材端部使用的锚碇工作条件,并加之锚固。二:摩阻锚固主要是将预应力钢材形成锚旋作用将其“挤紧”,这一类型的品种繁多,应用也相对广泛,虽然穿索比较方便,但是损失较大,在连接方面不够便捷。

(三)对预应力效应的分析

在施工建设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实践,首先假定预应力钢筋的分布图,然后对整体所能承受的极限状态进行应力分析,详细的检查各个截面的应力具体状态,当其不能满足施工实际要求时,应当改变钢筋的分布,以求设计出能够满足应力的有效分布图。说到底预应力筋、锚具和体系设计都取决于效应的分析,在损失方面主要包括瞬间与后期两方面的损失。

(四)预应力技术在路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建筑施工期间出现混凝土裂缝已经是质量方面的通病了,尤其是在大型的公路桥梁施工中,极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将预应力技术应用到钢筋混凝土当中,可以避免结构等出现裂缝,而且效果显著。预应力的集体应用是在公路桥梁混凝土的构建和结构使用之前,将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压,在进行混凝土钢筋的张拉后,钢筋通过自身的回缩,让受拉区能预先的受到钢筋施加的压力。

(五)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公路桥梁的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路面的应用,是最近几年公路桥梁建设的一大创举。其原理大致和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相似。都是依靠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对路面混凝土进行相关约束,使得路面延缓裂缝的出现,甚至是不出现裂缝。要运用好混凝土路面的预应力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路面交通荷载力、温度、湿度、摩擦约束等都要进行深入探讨,防止在施工期间出现收缩裂缝,这一项技术在目前的项目建设中已经日趋成熟。

二、公路桥梁预应力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预应力张拉的时间问题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混凝土的预应力的早期强度,大多都是采用添加早强剂的方式,在混凝土浇注三天之后,就开始张拉,张拉之后等到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之后,然而混凝土的强度增加的过快,弹性模量的变化增加的过于缓慢。这样都会使预应力的损失不同程度的增加,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出现较多的裂缝等危害。另外,采用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做检测试块来代替实际强度,也会存在一定问题。实事证明,早期使用早强剂的混凝土都不能达到实际标准或者更低。

(二)预应力钢筋管道堵塞问题

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和素质,在混凝土浇筑中很容易出现野蛮作业的情况,或者是没有做好及时的保护措施,都有可能造成预应力钢筋的管道出现堵塞,导致张拉预应力的钢筋不能够顺利的通过,从而影响张拉的实际效果,导致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出现了较大差别,这也会给路桥的成本、工期等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所以,避免预应力堵管不仅要求严格按照安装管道的相应规范来实施,对管道内部做好精确定位。防止管道出现弯折、扭曲等现象,在现场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中出现野蛮行为的出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跟班。对于孔道的施工,尽量控制好抽芯时间,避免不能在混凝土没达到强度前或是太晚拔不出来的时候。

(三)张拉力控制的问题

笔者从后张法施工的各个方面入手,由于目前的预应力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在公路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期间没有较为明确的规范,张拉的控制也不够严禁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的建设工程都采用1.5级油压进行计量,而且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关专业的资格培训,对于张拉的控制都是忽高忽低,导致实际误差比较大。尤其是进行多束张拉的时段,由于对张拉的控制不够周全,各束张拉力不同,也会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影响。想要控制好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施工技术培训,提升整体设备条件,将施工的不规范杜绝于门外。

(四)收缩徐变过大

在公路桥梁的预应力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产生对工程质量齐齐严重的后果是因为混凝土路面收缩与徐变过大引起了预应力损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过多的使用外加剂来增加和易性,施工期间尽量采用强度高、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通过高质量的收缩与低徐变量来避免情况发生。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5

ARCS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凯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当时,凯勒教授为了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意,分析了很多有关激励学生的论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四个基本要素:兴趣(Interest)、相关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以及满意(Satisfaction)。后来,他在与索腊裘斯大学(Syra-cuseUniversity)研究生的讨论中提出将兴趣改成“注意”(Attention),期望改成“信心”(Confidence),形成了现在模型中的四要素ARCS:分别为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

(一)注意

注意为四要素之首,就意味着教师要把引起学生的注意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不止于一开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于保持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凯勒教授认为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策略。唤醒知觉是激发好奇心的一种,采用不确定和新奇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声调的改变、一则笑话或与常理相悖的事情等。然而这种策略的作用是短暂的,为了维持学生的关注可采取第二种策略就是激发探究,即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兴趣得以持续。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第三种策略就是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延续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

(二)相关

相关在凯勒教授看来是有助于满足个人的需要、欲望包括成就感的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相关性也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以目标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能够体现目标的例子和指引,而目标又应定为能够帮助学生满足将来考试或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动机匹配,这里所指的不完全是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方法策略,即可采取个人展示、团队活动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三是熟悉,教师所使用的例子和概念需与学生的经验相关,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三)自信

学习者的信心对学习动机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会大大地降低。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信,凯勒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明确学习要求。就是让学生确定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付出,付出多少和获取什么。二是拥有成功的机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成功的机会是不同的,而学生水平的提升,难度应随之而提高,这样使他们既能预期实现成功,又不至于感到乏味。三是实现自我掌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的,并且让他们觉得学习的成果是来自于自身的付出。

(四)满意

凯勒教授认为,满意是学习动机中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结果感觉良好的话,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也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自然成果。就是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他们能够即时运用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和实验等。二是积极成果。向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并提供真实或象征性的奖励和激励,或让学生通过演讲展示他们的努力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三是公正。为所有学生提出一致并且是前后一致的要求和测试标准,以巩固他们的成就感,否则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具体来说,ARCS模型就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此项学习任务与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实践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见附表1。

二、网络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其核心理论阐释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师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教育部2013年2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之后,国内外教育界对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各地的微课研究、微课开发、微课培训和微课大赛如雨后春笋。但是由于各人对微课程的核心组成资源看法不一,课程建设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各科的微课程设计应具备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三、ARCS模型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网络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设计

1.课程分析

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来看,高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较薄弱,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满意度普遍较低,但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技术对于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从知识目标来看,高职公共英语的学习目标就是使英语的语言运用满足职场的需求。

2.课程设计

A-关注。巧用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形式这三种策略。在英语学习中,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模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加强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创造了便利。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输入在听觉、视觉和感知等各种模态中得以强化。各种感官配合协调下,一方面能引起注意力,并且有助于语言学习。例如,视听结合下的写,让学生看英语歌曲的视频,然后听写歌词,这使枯燥的听写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写完还自然地模仿哼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视听结合下的说,让学生看一段电影,然后布置表演或配音任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此外,在布置课前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先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R-相关。相关要求我们以目标为中心,满足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和使用与学生的经验相关的例子和概念。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引入与其职业岗位相关的情景,设立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一个班的同学在广交会的实习中担任不同的岗位,回来后让学生分享交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例表演对话,总结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词汇和用语,这样能让学生从回顾总结工作经验中互相学习。配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可让学生录制情景演示,作为课前学习的材料。课堂便有了充分交流总结实操的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C-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关于这点,制定适当的、循序渐进的目标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是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这在从前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只是按按键盘和鼠标的事情。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可借助学习软件,把单元知识分解,设置听说读写译等各种练习,按照难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完成基本要求后挑战更高的等级。教师在后台能够监控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评价和指导。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反馈和概率预测等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S-满足。要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感到满意,可以通过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网络资源可以成为课前学习的材料。在课堂上就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这样才能产生满足感。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

(二)教学资源开发

1.课前任务资源

在这部分学习资源中,微课很重要。由于微视频知识点单一、内容短小精悍,以文字、视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并可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不同的媒体及其组合形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符合ARCS模型的设计思路,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把零散的英语语言点、有趣的英语文化文学或语言现象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

2.课堂活动资源

根据单元教学设计(即教案)准备视频资料,每个视频有对应的PPT,以及案例资源(文本或者视频或者音频都可)。若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堂中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则可把学生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配音、演讲等)的录像以及他们的作品成果放在网络课程中,以供展示、回顾、互相学习和作为评价依据等。

3.课后实践资源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状况设计不同级别和难度的单元作业或习题,学生可视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且能让学生自己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课后资源的使用状况、学习动态和数据,有及时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学习状态。

4.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包括网址链接、参考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资源,包含各种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旨在为学生继续探索提供条件和资源,亦可为课后交流提供材料和搭建平台。实际上,拓展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发学生如何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课外和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实施

1.布置课前任务

教师可根据ARCS模型设计任务,准备相关资源材料,再课前任务清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课前任务大多是观看相关视频,领受知识要点,但关键还是要找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分析解决。

2.组织课堂活动

教师需检查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存在问题,教师个别或统一解答,或者对于一些共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等方式自行解决。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他们当堂实践,让他们把所学的展示出来,满足他们活学活用的需求。同时可以作过程性评价,还可以借助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建优质的网络资源。

3.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设备技术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交流、提问答疑、作品、练习测试等各种活动来深化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与课程的交互,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可跟踪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如学习时间、学习偏好、学习路径和效果等。最后,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校外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使之变为成果。

(四)教学评价

首先,过程性评价是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并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通过学习活动、交互与评价指标,在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过程性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即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评价的方式,如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多元化可促进师生的参与度,并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再者,过程性评价可以做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策略。最后,过程性评价最好结合个人学习档案的建立,也就是从总体上规划好评价的体系,如评价项目及其分值等,并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考评和测定,并记录在案,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据可依。

四、结语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6

1.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原因,普高毕业生相对英语功底扎实,单独招生的学生则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班授课给英语教学带来许多问题。而“分层次”教学改革要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尚需实践检验,如果按照分数的高低简单一刀切,很容易使B班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情绪。

1.2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有待提高

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受制于大班授课和教学进度等因素,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AB级通过率的关注也造成英语教学的应试倾向,忽略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2英语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

2.1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英语技能大赛采取“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公共英语教学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教师要突破传统语言教学强调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框架,把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就业岗位以及行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结合起来,使英语教学与专业、职业、行业有机融合,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2.2促进教学设计的完善

英语技能大赛从选手发言、情景教流到辩论环节,其主题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而且要求选手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在赛场上彼此默契配合、相互鼓励。高职英语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为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如贸易、旅游、会展等涉外专业,侧重听说等交际能力的训练,开展职业、行业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术语,满足岗位的工作需要;对于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且难度大的专业,如机电、建筑、化工、计算机等专业,注重学生的读、译等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贴近职场,强化应用,服务专业,提高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对于艺术类专业,考虑到学生英语底子薄、英语与学生就业关联不大等现实,宜在教学方法手段上下工夫,教学中融入艺术发展、作品欣赏等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达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许国璋)。

2.3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英语技能大赛强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多变,采取诸如配画外音、话剧表演、小组竞赛、听歌曲学词组、看影视学俚语等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树立学英语、用英语的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主的、愉快的英语学习过程;课下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推荐一些英文学习网站,布置收听热门语音材料、收集网络热词、播报新闻、聊天等任务,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自主训练英语的听、说、读、译技能,还可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及文化,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4促进教学评价的改进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7

1.1具有较强的固定性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特别是体积巨大的大中型桥梁工程,具有极强的固定性,如长江大桥等,其工程整体结构体积都十分庞大。

1.2工程量较大

因为桥梁工程体积大,这就导致工程建设量的极大增加,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材料、机械设备等,同时还要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质情况等,进行有效施工。

2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桥梁作为交通行业施工的重点内容,其施工质量是否良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作为桥梁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年限,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在桥梁施工中必须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加以重视。

2.1预应力材料的检验与试验

在检验钢绞线时,选用批量检验的方法进行。主要对钢绞线的表面质量、直接偏差等性能进行试验。在锚具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再进行施工。

2.2孔道预设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孔道占有重要作用,其设置是否规范将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设置孔道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其直径都要大于预应力外径10~15mm。主要选用金属波纹管作为主要管道材料,并进行预先埋置。如施工中出现波纹孔位置平整度较差的情况,必须及时选用适当的工具,如小锤等,确保其平整度,随后在其外部裹上塑料胶。在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波纹管的质量,确保其焊接的质量,避免有破损情况出现在钢筋上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指派工作人员进行孔道清理工作,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在振捣施工中,应严格禁止出现管道位移或上浮等情况,必须确保其完整性。

2.3钢筋、钢绞线装置

在装置钢筋、钢绞线时,必须分次进行钢梁与钢筋的安装作业。在安装完底模后,要及时捆扎底板与腹板。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捆扎顶板及翼板钢筋作业必须在安装好顶板与翼板底模后进行。上述作业完成后,必须严格遵循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相关规范及施工设计规定,对支座钢垫板、防撞栏预埋钢筋等预埋件进行安装,进而确保后张拉力施工的质量。在钢绞线装置及预埋波纹管前,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没有损坏、锈蚀等情况的出现。如为了确保其质量,在焊接过程中,应选用湿纸板进行隔离。在设置定位筋时,应确保其与波纹管及管间接头的位置,同时进行定位筋的固定。穿束作业必须在浇筑作业结束3天后进行,同时在钢绞线两头各留出100cm的预留位置,以便进行张拉施工。

2.4预应力张拉

在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对其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设备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张拉作业。一般情况下,主要将油表读数与钢绞线伸长值作为预应力施工的主要控制依据。但在千斤顶多次应用的条件下,缸内摩擦系数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此时油表的灵敏度将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在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应遵循相关施工要求进行,当梁体强度符合施工要求时,才能进行张拉作业,张拉施工完成后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定进行压浆作业,避免因张拉时间过长或梁体横向刚度过小导致侧弯等现象的产生。在张拉过程中,应遵循张拉顺序与工程具体张拉施工要求进行,确保其满足设计规范。对称张拉要分批、分阶段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构建偏心压力过重现象的产生,还可以大大降低张拉设备移动次数。

2.5压浆

完成预应力张拉作业后要进行孔道压浆施工,压浆作业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锈蚀情况的出现及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进行有效加强。在水泥浆应用过程中,应确保期质量符合预应力强度及粘结力的要求。遵循归家桥梁施工相关标准规定,选用硅酸盐水泥进行灌浆作业,为确保水泥浆的质量,可以将适量的减水剂添加到水泥材料中。在灌浆作业前,必须确保孔道的湿润及整洁,并将灌浆压力在0.5~0.6MPa之间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其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压浆过程中必须确保整个环节的连贯性及排气畅通。

3提高桥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对桥梁建筑工程秩序加大整顿力度及规范其市场环境,确保桥梁工程建设市场的有序性。对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项目法人的职责进行有效落实,作为项目建设责任主体,项目法人必须对工程质量负相应的责任。

2)为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必须确保预应力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作为关系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内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张拉设备在张拉作业前要进行标定,配套进行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检验,并对千斤顶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确定,配套使用的千斤顶和压力表不能进行互换,压力表的刻度必须在1.5级以上。

4结语

公共英语论文范文8

(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

(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

(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

(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10版、2013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

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

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10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14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