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主体间性思维下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我—他”之间不平等

长期以来,教育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模式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依旧把学生视为自然客体,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个体的服从性。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否认了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建构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学生几乎没有“话语权”,主客体双方的对话不平等,缺乏交流、沟通与融合,出现学生自身主体的缺失,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二)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采取“灌输”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简单的“容器”强行注入,重安全知识的灌输,轻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对于安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极差。同时,这种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主体—客体”单向教育方法具有明显的高位性、霸权性、控制性,导致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有强烈的抵触与反感,不少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不屑一顾,“走过场”的心态突出,这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实效,造成不少高校“年年讲安全,却年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悲局面。

(三)教育内容抽象空洞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精神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文化得以传承。一旦教育内容背离了这一理解,就会成为“空壳”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等同于课堂教学,教育内容匮乏,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安全形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演变成了安全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不起兴致创新和丰富学校的安全教育,学生对此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与教师做情感沟通。原本可以以多样化形式开展的安全教育被缩小为简单的知识与信息交流。

(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思想相较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成熟,对社会问题、为人处事和人际交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别,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但是,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都是设定一个统一目标,套用事先预设好的框架、模式、规范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明确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采用“管、卡、压”的手法来做安全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个性发展,教育内容也无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指导。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主客体双方的主体性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主体与主体相互平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交互关系,它意味着师生双方彼此承认对方的主体性地位,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有表达意愿、提出意见、做出判断、质疑现象、进行解释的均等机会。在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一方面,学生不是被驯服,被要求强制执行的工具,而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自己判断的人。对于安全教育,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让教师结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综合性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育内容的编排,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与学生形成交流与互动。

(二)拓展教育渠道,采用多元化教育形式

高校安全教育要跟得上时代和形势,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开放的,贴近当前社会形势、贴近广大学生需求的。因此,要创新安全教育渠道,使高校安全教育多元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扩大高校安全教育的覆盖面。譬如搭建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微博、论坛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开办周末影院之安全教育专场,专门播放各种类别的安全教育宣传片,满足师生对安全知识的渴求;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坛”、“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活动,让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但不论何种教育形式,都要把学校安全教育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双方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宽容性、和谐性等特征,让交往一方的发展带动另一方的发展。

(三)丰富教育内容,强化防范意识和技能

高校安全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设置生命与安全教育、法制与安全教育、安全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安全预防的认识,还要增设大学生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防护教育,强化广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技能,增强大学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学生入校开始,高校就要有计划、分阶段、不间断地对大学生传授各种安全常识,开展安全防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技巧。这是师生共同融入、相互交流、共同推进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来,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四)尊重个体差异性,提倡主动参与

高校安全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相应的教育形式,引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起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关注和介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彰显和发展人的主体间性中到达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目的。比如,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确定和安全教育形式的安排可以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微博、BBS、QQ群等网络信息平台,设立“安全教育个性咨询”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帮助学生远离安全事故,设法让安全教育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文作者:金飞、沈菲菲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