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学德育创新研究

国防教学德育创新研究

本文作者:张冬胜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高校德育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心灵施加影响,让道德内化为大学生内心信念并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的活动。国防教育与高校德育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大学生。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视角,将有力地推动高校德育向纵深发展。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德育功能

⒈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可以把学校国防教育与社会国防教育两种类型。高校国防教育是隶属于学校国防教育的范畴之内,所指的是高校开展以大学生为对象,所开展的向大学生进行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这是一种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国防观,促进和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根本性目的就在于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大力增强国防观念。因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全面、知识复合、能力综合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⒉德育功能。作为德育理论核心问题的德育功能的认识,必须从德育的概念谈起。什么是德育?狭义来说,是专指的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educa-tion”。而广义的德育界定,除了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等。因此,我们看德育的内容,其主要包含着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而法制教育则可以从属于广义的政治教育范畴。而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其中的部分是从属于德育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这些教育领域中涉及教育的部分才归属德育范畴。对于什么是德育功能的理解,我们认为,应必须了解功能的含义,才能够对此进行认识。关于功能,则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功能表示的是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其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

国防教育是高校完成《高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的德育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高校国防教育体现出很强的德育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

⒈政治教育功能。德育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党的建设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等。我们所开展的高校国防教育就应让一切都围绕政治教育这个中心,面向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和军事行为等教育、培养和训练活动,促使大学生充分树立起报效国家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理想。不仅如此,还要把解放军优良传统带入大学生的军训之中,大力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最大限度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于培养起大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以及调动大学生的军训积极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⒉思想教育功能。这里所说的思想教育是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就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这门课的开设所秉承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还要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组织大学生学习军事思想。由此以来,可以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思想的精髓,并通过深入了解当代中国革命史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不断培养学生在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研究世界并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

⒊道德教育功能。必须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始终贯穿着道德教育。闪耀在当代军人身上的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虚谨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都来自继承与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这些组成了当代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无尽的德育资源宝藏。

⒋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之中包括着自信、自爱、自尊、自律、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的培育,健康的人格,奋发进取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承受力的锻炼等。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从小生活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缺乏经历过艰难和困苦的磨练和挫折教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开始接受国防教育,就能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受挫折能力等心理品质教育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国防教育不仅要给每位大学生送来国防思想与国防理论,还要给每位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坚定。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创新视角的选取

鉴于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凸显出的开放性与时代性等特点,对原来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当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立足传统,进行德育功能视角的创新,让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最大化。

⒈国防教育目的的塑魂性取向。应以爱国主义主旋律的高扬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目的,围绕构筑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这个精神支柱,在全程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对人的塑造、鼓舞和武装精髓。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之一,更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育内容必须赋予时代与现实政治的新涵义,去自觉跟踪当代大学生思想新脉络以及他们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将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工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大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战争观,在此基础上让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为大学生塑魂。

⒉国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取向。基于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大学生广知识、高学历和思想活跃等特性,就要求形式多样化的国防教育与之相适应。这些形式可以是集中的课堂专门教育形式,也可以是日常中融国防教育于其他教育环节的各种工作之中的教育形式。在国防教育中,主要有三种重要形式,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形式是军训。军训可以让大学生在实际的亲身接触过程中,体验和学习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坚定政治立场和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种是国防教育形式。在开展系列的军事理论与国防精神和国防历史教育之中,培养大学生不忘国耻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思想感情,也培养他们形成为国家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境界。第三种是借助于多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如共青团、学生会以及社团组织,开展多样化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p#分页标题#e#

⒊国防教育方法的持续性创新。一个方面,要讲究内容的层次性,进行因材施教。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道德认知等方面层次性比较明显,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不仅要对有道德缺失或情感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且还要对德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行适当选择,依据层次的不同来因材施教。另一个方面,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进。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讲授结合直观教学,不仅要注重启发,借助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来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如:投影、录像、挂图、模型和多媒体等等辅助性手段,提升视听效果,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⒋国防教育资源的科学性整合。

第一,要下大力气开展实践性国防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大学生烈士陵园和革命遗址参观,也可以组织他们到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参观;

第二,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方面的活动。这样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军人、了解军人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的自觉性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历史责任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到部队战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实现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第三,大力拓展国防教育的网络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高校国防教育网站,突出健康性和覆盖面与信息量。还要发挥网络传播速度快和交互式的长处,拓展国防教育的空间和领域,把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载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