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德育论文范例

教育德育论文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1

(一)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德育教学不深入的情况,德育教育的方式,仅限于在走廊内或教室内张贴名人字画,发放德育教学相关书籍。在课堂上的教育内容也仅限于教材内容的阅读,并没有进行知识的引申和任何教育方面的延展,导致学生认为德育知识的教学可有可无,因此这样流于形式主义的教育理念,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德育教育模式陈旧、方法老套

高校钢琴教学的主体对象,分别是钢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和选择高校钢琴选修课程的学生,这两种学生,本质上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音乐基础方面都需要加强和改进,虽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并不完善,而选修钢琴课的学生,他们对于钢琴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更为薄弱,然而教师在对其教授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指标,达到教学目的,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德育教育的开展,由于其教学模式的陈旧,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照顾,使学生思想素质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的熏陶,使学生对德育教育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践行德育思想理念的行动缺失

学生在经过多年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已经对德育教育的各个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始终缺少对德育思想的切身实践,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只存在于其简单的书面概念,而并没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行为理念和方式更是与德育的标准相去甚远。

二、如何将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钢琴的学习和探索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旅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之前,除了引导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外,还应运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运用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前提,以技术提高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的一生中任何酷炫的技巧,都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是内心素质的提高。

(二)德育教育以实际生活为参照

高校学生大多背井离乡,开始进行了自己独立的学生生涯,他们在进行求学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改善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使其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点。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德育现象,运用积极的德育理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培养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钢琴教学中的理念,也可以融入到德育教学过程中,例如对音乐的审美和升华,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和德育的教育是想通的,他们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以友爱和善的心态面对一切人和事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无论是在钢琴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信心和恒心的培养都至关重要,信心是一个人向前进取的强烈支柱,也是其独立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然而对于钢琴的学习更需要学生有恒心,才能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上坚持下来,进而促进今后对于钢琴学习技巧的掌握。在自信心和恒心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详细记录课堂笔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等优良习惯,并且督促学生多参加钢琴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坚强和勇敢的品格。

(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每一首钢琴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故事,例如贝多芬的《月光曲》中,流畅铿锵的音乐背后,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境逐渐恶化的深深痛心,引导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重视和认知。在进行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掌握作者创作该作品之时的心境,才能把握作品演奏的精髓,以丰富和饱满的感情投入到对于乐曲的演奏过程中,从而感染每一位听众。因此在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相较于对学生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演奏过程中,只有充满感情的音乐才是立体饱满的,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从这方面也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钢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2

体育在学校教育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旨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运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更要对他们进行品德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学科作为教育的一个学科,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由此可见,体育的目的在两方面:第一,让学生锻炼身体,掌握体育专业技能知识;第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革命精神。体育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时间和自然条件下,更能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体育为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2.1制定全面而有重点的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当制定教学方针,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德育培养计划进行规划。第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培养计划,例如,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努力进取的精神,尊重比赛或体育规则的习惯。对于每节课要培养学生哪些品质,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问题一一作出安排。第二,打破传统的课程安排模式,将包括训练项目、道德素质教育在内的教学内容融合进去,科学全面地对教学方案进行研究,保证学生最大受益,收获最佳效果。第三,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当前要求,我们就应当打破常规,研究其他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对学生德育培养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应用。

2.2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德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所以体育教师应当用人的感情,理性对待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用道理说服学生。体育教学也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一个活动,师生之间通过教、学、情感、心理、专业知识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对运动细胞不发达、肢体不协调同学多加训练,进行鼓励,对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多加关怀;进行学生老师交心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德育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帮助学生。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教育。体育教学可以更直白的看出学生的思想、个性,这些都反映在其上课的行为表现中。这就需要老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同学的各种行为和心理写照,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如在课堂中,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害怕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表扬或批评,不能一味地纵容学生,让他们的坏习惯根深蒂固。还有的学生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正确指导,耐心教育,淡化个人英雄主义,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3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体育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可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为标准,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内涵,让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结合起来,收获最大化的课堂效果。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教师一直讲一直重复动作,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消化课堂知识,多加练习。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在以后各项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反映了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准。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同学,教育同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2.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是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一些偶然事件可能会发生,这时教师应该对它们加以利用,教育学生,比如:长跑过程中跌倒,起来后继续奔跑等事例,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努力拼搏,为集体增光的精神。对于偶然的不良事件,要严厉批评,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3.结语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3

一个完整的中学教育,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它能为德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1]。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同时,体育教学还包括了挫折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体育是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在中学体育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体操、武术等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力;越野跑、中长跑等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球类运动、接力赛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德育教学内容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道德作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组织性、纪律性及其社会公德)、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勇敢创新的品质,包括责任感、自强、自立、进取等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爱护公物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珍惜身边的事物)。

3加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教育

3.1加强体育教学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一般在提升学生的体质、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想方设法去创造条件完成,但是在教育学生思想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这是班主任、政教处的事情,只要自己上好体育课,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技术就行了。我认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要求对学生除了体质教学,还要进行素质教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事业心;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树立以育人为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德育、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除了要精通各项体育知识之外,还要极强对于素质教育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的做到德智体美的结合教育。

3.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即使是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耐心的、反复的进行培训、教学,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严格的训练、要求、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巴甫洛夫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2]。这就证明了人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是由培养教育决定的。体育教师要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掘每一位学生在运动中的潜能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学有所得,终身受益。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内容,独具匠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锻炼、学习。体育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健身、锻炼。从而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的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精神、人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德育教学的过程是复杂的、双边的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加,没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这里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之所以要提出主体性的德育教学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德育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一个主体的人,一个有感情、有智慧、有意志的人,促使他们在心理与生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内涵[4]。通过体育教学的各种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理解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中的各县锻炼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活动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心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逐渐的达到自我发展、完善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技能动作,再根据动作的特点及其教学规律进行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彩、争荣誉,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及个性结构更加完善。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4

记得七年级有一次月考,我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与收获。一个学生的总结是这样,说第一次月考我没有努力,数学考了35分,所以我这次努力了,结果考了30分,努力还不如不努力呢!你想,这个学生以后还能学好数学吗?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对学生大发脾气。自己能高兴吗?自己不高兴,讲课能有激情吗?学生有考好的,有考不好的。挨批了,考得好的无缘无故挨了批,考得差的本来心情也不好,挨了批。全班都不高兴。教师讲课会精彩吗?所以说德育教育首先让自己快乐,才能传递快乐,才能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数学教学知识性较强,和学生进行交流不如其他学科渗透德育思想更为直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把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传播好。我们在教学中不是空洞的说教,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学生努力了却没有考好,对于数学,这是很正常的事。发生这样的事,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在教学中,学数学,如何能让学生感觉有进步、能学习,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思想上觉得数学不难。比如,布置作业,我们都有一套配套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练习。相同的练习我们把作业让学生今天完成多少,明天完成多少。从思想上不要让学生恐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是学习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有上升的空间,快乐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如何让这种差异变不利为有利,我通过教学实践,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会的学生怎样提高效率呢?教师很多知识都知道,为什么教师之间有差异呢?讲课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说,不会讲题的学生说明没掌握。让优秀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也激励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多问,捡自己会的讲一讲,增加一点自信。中学阶段课程多,学生多,只靠教师怎么顾得来?在教学中分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锻炼,组长把每天的基本题型做个小测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讲一个自己掌握的题型。学会哪个知识要学会讲给自己的同桌。分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种团结合作的意识,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品质,又为班级的管理带来有利的条件。“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合作,自私减少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责任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问题是个大问题,数学如果计算过关,成绩应该没问题。有理数、实数、分式的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这些纯数学的知识对于多数的学生应该没问题。但正确率就不敢说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看错、抄错?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想清楚先做什么?能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认真化,认真问题重复化,重复问题创新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实力需要靠结果来证明。我们会的知识做错了,这种情况可不少,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规范做题技能,把难题化为易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程序化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做数学在计算过程中,哪步出错了,需要我们记录下来。坚决克服。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鞭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边读边画,数形结合。摸清问题再难也要一步一步地解决,多归纳、多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就能鼓励学生去克服一些困难。品德养成是一种习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加强习惯养成,能重复问题,就能把问题简化。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应用中,引导学生树立建模思想,建中有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习惯。不感情做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结语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5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课堂上的规章、要求、方法都制度化和规范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风教育、组织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使小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好行为。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懂得互相尊重,并且还能促进组织的纪律性;体育课上,值日学需要按时的借、还锻炼器材以及整理锻炼的场地,有助于培养他们爱护公物、热爱劳动、集体的良好品格。这样讲德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升体育的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德育教育。

2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主要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教学,其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教育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体育和思想教学,才能将德育贯穿其中。

例如教学生前后滚翻的时候,首先教师示范,将其动作技术认真、耐心的讲解给同学们,同时提出练习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他们畏惧、紧张的心理,增加其信心完成练习,并在练习中磨练同学们吃苦耐闹的意志。又如跑步的练习能培养学生顽强的精神,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好,严重锻炼,怕苦、怕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努力去体验成功的快感。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项目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畏惧心理进行分析,到底是身体、技术问题,还是怕苦、怕累、胆怯的心理问题?只有教师找出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提升教育的效果。

3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渗透其德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反应力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能力[2]。

3.1增加难度的训练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比较困难的环节,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努力、吃苦,突破困难,以提升学生的高思想素质。增设困难的方法有很多,如适当的对锻炼器材的数量、高度、重量、远度进行增加;提升动作的节奏感、重心、幅度;针对球类教学中,多为学生设置对抗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拼搏、顽强的品质。

3.2规范性的训练法

就是运用规则、制度对学生的训练行为进行标准化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养。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下进行的。自然,这些制度和规则就是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3]。对于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来说可以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就算是非竞赛活动也是可以指定相关的对着并且还能作为教育的手段[4]。

4根据学生的表现渗透其德育

小学生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想都会体现出来,体育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关的思想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球类比赛的时候,部分同学思想上的弱点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体现出来的,有的同学为了取胜,就会故意去干扰对方或者是做出更加恶意的行为,此时体育教师若是不制止和教育,就会使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任意滋长,甚至在以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也有部分的学生会表现出现对比赛无所谓的态度;不过还是会有多数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勇敢的、顽强的拼搏。那么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留心观察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还要抓住时机,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表现不好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有助于他们及时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荣誉感、责任感、团结、友爱的精神。

5充分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特点渗透其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那么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能更好的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肢体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品行也更具有影响力。如若体育教师自己不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优秀素质,或者是言行不一致,那么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受到牵连,阻碍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致。教师具备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认真的示范、规范自己的行为,耐心与学生做活动等,从而到达教师先做,学生后做,有助于学生乐意接受和效仿。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在学生内心深处必然会树立起高尚的思想观念,以形成属于自己的品质和性格。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6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创设民主课堂气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触思想品德教育,让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和真实的心理状态,使品德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实施和开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信任老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二、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课后给父母洗脚的作业,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更能体会到尊师敬长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三、充分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快乐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7

1.1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方向

首先,深化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强化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其次,加强学生之间小组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等集体观念。然后,让学生养成公平竞争与诚实守信等品德。最后,塑造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坚毅自信的品格。

1.2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的主要方向

首先,不断增强学生自身体质;其次,锻炼学生体育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塑造学生意志品德;最后,将社会主义建设者与保卫者形象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培养方向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此能够看出,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育人。学校体育的这种德育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的,那么可以将体育教育定义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

2德育教育依托于体育课堂类型的多样性

2.1心理调节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必要作用,其自设的娱乐价值与表演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若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可以利用体育活动调节身心,释放学习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同时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愉悦身心,若能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话,可以强化学生的身心构建结构,塑造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有效减少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我阳光,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就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作用下的产物。

2.2健身

运动是可以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体育学术界的专家曾表明,若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健身作用非常明显,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健身方式也是塑造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长时间坚持某项体育锻炼的话,可以培养身体的协调性与动作的敏捷性,能够有效地为肢体提供重心。体育运动过程中手部的动作可以刺激相关的穴位,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人体脑细胞的活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塑造时长,同时也可以将体育运动看作是学生健脑方式中的一种有效途径。

2.3合作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表演由上海体育学院学生表演了绳舞,这个表演过程需要学生之间良好地配合与协调,同时能够看出学生之间的品德与素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为游客展现出的是我国体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此种体育项目的价值在于学生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辉映。这种体育中蕴涵的体育价值以及文化意义通过各地游客传递到世界各地,就等同于将中国民间的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扬到世界各地。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了名族文化和戏曲文化,这是对学生素养与德育教育最好的手段,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升华自身的文化素养。

3体育教学特点决定德育教育手段

3.1德教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包含很多项目与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来拟定学生德育素质教学内容。以此来看,体育教师在课前需要详细地了解体育教材,将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德育教学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力求能够挖掘出其内在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保证德育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教学的质量与进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要规范学生的服装与锻炼器材,同时要保证集体出席率等问题,只有具有集体精神的学生才能够塑造自身的良好品格与素养。

3.2多样化教学

与其他课程一样,体育教学也需要多样化教学方式,通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将学生分为明确的组别,针对不同的学生特征来进行思想德育教育,虽然这种教师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针对培养学生品德与素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崭新的授课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3.3深化体育知识

现在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与体育项目的认识是不清晰的,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学的前期目标是深化学生的体育认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着手考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中长跑这项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其体育锻炼认知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坚韧程度、坚强坚韧与顽强个性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目前诸多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这项体育活动中,多数情况都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允许。针对这种的现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校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不断地引导与鼓励下,才能够敢于参加这种体育项目。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能够有效融入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教育德育论文范文8

一、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是指职业院校运用一定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德育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效应,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长效机制。因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首先体现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次是促进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师生整体精神面貌正能量的变化。另外,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包括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被媒体解读为“公平、立德、改革”。职业教育最重要任务之一的加强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是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我国学术界对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丰富多彩的新型德育教育方兴未艾,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价值观多元

随着网络的发达,西方多元的价值观同时传播,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想饥不择食,西学泛滥,部分大学生思想浮躁,陷入狂热的虚幻的理想追求之中。出现“合理利己主义”思潮,崇尚"个体本位",由“集体主义”转向“自我中心”,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权威被打破,校园涌动着五花八门的新观点和新思潮,成立学会和社团,“竞选热”、“参政热”、“西方文化热”,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学生价值观发生着急剧裂变,折射出大学生价值观的不断突破,也折射出价值观的异常迷乱。

(二)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

职业院校培养大学生过程过分突出职业性、技能性,由于受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知识、重技能,以智育代替德育,并且出现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例如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无的放矢,片面强调职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教育以及人文环境的培育。许多院校严格遵循既定的道德信条和行为规范,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忽视个体的实际需要,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忽视个体的内心体验。

(三)双主体互动不足

现代德育教育理论认为:德育教育是双主体互动的过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着双主体互动不足的问题。受“尊师重教”的传统影响,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发达国家德育教育师生双主体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照搬教材和空洞说教,缺乏形象性和真情实感,未能触及大学生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产生不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价值

(一)德育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袁贵仁部长也曾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要积极参与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理论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真正践行这些方针政策,必须注重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保障。国以人兴,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德育工作有必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与时俱进,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德育教育实效性有利于迎接全球化挑战

全球化的时代促使德育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千千万万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院校德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职业院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四、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一)打造多元德育评价机制模式

创新德育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德育教育的最新需求,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与时俱进,灵活设置相关课程,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评价机制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用背知识点、答卷子的方法评价,采用多元化、实时性考察的方法。??我校德育课堂评价模式如下:第一是将学生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相应分数为90分、80分、70分、60分和60分以下。第二是从课堂表现(30分)、小组合作(30分)、课后作业(20分)、和自评他评(10分)四个方面给学生成绩。第三是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参与课堂的程度;小组合作包括组内讨论情况、组内活动参与度和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情况(此部分考核既包括教师观察到的各小组讨论情况也包括小组成员的评价);课后作业是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相关任务的情况;自评他评,自评是让学生本人针对一个学期所感所悟及课上表现给自己打分,他评是让了解他的人给他打分,因为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难免照顾不到,这样的学生需要了解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评价。第四是每节课都会根据学生四个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加分和扣分,使课堂考核实时化,有奖有罚也能起到激励督促的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和日常表现,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团队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德育价值观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专业理论课采取经典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观摩实例等方式启发大学生思考,推进大学生对德育教育价值观的认同,理论课对专业价值的认识和领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这种价值观。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德育教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达到教科研一体化,通过专业职能、专业认同、专业自主、专业成长增强德育价值观教育,促使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感同身受德育教育价值观的真谛。使用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微课等教学工具,引起学生兴趣。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课时,先为大家播放最新发生的“大学生救人溺亡反被诬陷”的相关视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因势利导总结出当今社会,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也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就业”关于就业问题,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展开学生之间的大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彼此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教师适时总结。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事先为学生布置问题,学生课下通过教师远程的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出现问题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提高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校企合作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

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以优秀企业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大学生的榜样,要求大学生见贤思齐,以模范为范本,作为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求,利用企业大课堂来加强德育教育,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可以建立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的德育教育模式。一是在实习实训中注重以优秀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的职业道德。二是加强实习实训期间的德育教育。三是以育人为目的,与企业联合构建大德育教育,进行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四)构建德育教育新载体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与大学生互动,构建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站,及时更新德育教育内容。把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站作为媒介,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开展道德教育实践,使大学生感同身受德育教育的魅力。二是结合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德育理论课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三是通过校园网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针对当下热点问题,设计虚拟校园、企业、社区、街道、家庭,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网络活动。

五、结语

在2014年6月关于发展职业教育中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立足于德育教育的现实,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多措并举,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做积淀,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技巧。我校德育教育成为学院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德育教育随学院发展,学院以德育教育知名。我校大胆探索德育教育实效性创新模式并深入地研究和改进目前的运营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产业人才,为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模式创新作出典范。

作者:马毅 姜佳杞 单位:大连电子学校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分析

一、了解美术课堂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德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形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美术教学是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美术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在课堂上进行常规的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课纪律松懈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课堂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美术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绘画项目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绘画技法的训练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能培养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依照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色彩创作或手工制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通过对美术用具的爱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3.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美术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例如,在合作过程中难免发生争执。应培养他们互相谦让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从事任何事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这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促进其转化。对偶发的不良事件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坚持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二、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方法

《中小学生守则》中有关“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美术教学中渗透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也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教师漫步走到该生面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比中止教学、当众直接批评好,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实践合作法。

美术是以技能技法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本身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技能技法的训练中磨炼意志品质,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美术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美术实践过程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有些内容创作中离不开合作,如,手工创作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德意识,可以增进学生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鼓励创新法。

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鼓励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手工集体创作中,有学生失败后,立即重新继续参加创作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意志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另外,美术作品优劣没有统一答案,应多鼓励学生创作一些新奇作品,并加以引导,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4.情感感染法。

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具备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如,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守时守信的习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总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是美术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德育教育的过程和效果。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美术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避免空洞说教,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充分体现把德育内容融入到美术课堂中,使学校美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赵超锋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中职德育教育思考探析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与否,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所以,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氛围,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与新途径。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其次,教育者要塑造较好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具有“向师性”的学生,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还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个别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帮助。现代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优化德育教学内容

鉴于教师传授能力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有限性,要改变德育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学校要有选择性地开设德育课程。从广度看,教学内容以浅显精炼为原则,适当采用校本教材进行补充。从深度看,教师以传授基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多一些模拟活动,多设置一些对话平台,使师生平等交流,要减少一些深奥难懂的概念和语句。另外,德育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举办的重大活动均要作为德育新内容。组织学生看电视,学习有关精神,参加相关活动。这种非教学计划内的德育课在广度上超越了学校的时空界限,更有普遍和持久作用;在深度上深入学生的思想灵魂,更具有厚实的“德性”教育示范作用,这些都将在学生生活中反复发生作用,且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人格。

3.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学习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必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德育品质良好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可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选择德育工作经验丰富、自身心态较好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沟通,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求真、尚美、向善、宽容大度、有希望、有追求、有阳光灿烂心情的美好环境。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大多数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阴影。这种失败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赏识教育要尊重个性化发展,因人而教,通过发现差异性和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你行,我也行”让学生在老师赏识中学会自我进步,自我赏识,增强自信力。

4.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鲜活化,时常保持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从接受到喜爱。如我在上《心理健康教育》时,常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表演,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德育教师要理清应掌握的知识要点。首先,教师要深刻领会中职德育课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建立起教材的知识系统。讲解时,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剖析身边的社会现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集思广益,提高评价、判断能力。如在讲授“心理健康与成功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分析“卢刚害人又害己”的案例后,提出问题:“卢刚的行为”是什么心理导致的?“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这种心理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将教材的知识扩展到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克服不良嫉妒心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参与正当竞争。

5.总结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随着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这项工作将越来越复杂,但我们要坚信:只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只要每位职教人心中永远装着学生,始终对他们保持爱心、信心,辅之以科学方法,从活动中给他们找一个追求向上的支点,一定会将每位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

作者:仲信军 单位: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分析

一、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是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在美术课堂上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重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性,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和“乡土教材课”等内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

二、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因为小学美术课本里有不同的欣赏内容,大都具有明显的教育倾向,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通过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欣赏,使学生习得欣赏的方法,培养其优良的修养。

(一)专题欣赏

运用课堂进行专题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采用专题欣赏的方式。选择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可以根据课本内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定。小学课本里有很多主题,如:绘画、刺绣、泥塑等。具体的来说,比如以《花鸟画》为主题,通过对比古代、近代、现代的名家花鸟画,首先使学生有一个定义,即中国画中花卉与鸟禽一起出现在画面中的画叫做花鸟画。而在西方的艺术品中,花卉画只是静物画中的一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万紫千红、百花吐艳、郁郁葱葱的大自然景象。然后诱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阐述一下什么情况下能产生花鸟画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随堂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训练时随时随机进行的欣赏活动叫随堂欣赏。即教师将要讲授某一内容时,随机的向学生展示他准备的材料和作品。比如说,天空中的云,有白云、乌云、火烧云等,学生根据欣赏类型不同的云朵,了解自然天空现象,判别天气情况。还可以引申到目前的天气状况和环境污染,阐述目前的环境状况,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天空。

(三)多媒体欣赏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技术,向学生展示作品,使他们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以《北京》为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北京的名胜古迹、人文环境等,让学生能在远方全方位的了解北京,熟悉北京的地理,了解北京人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好的首都印象,激励学生为当地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在学生都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增强个人的团结意识,发现梦想之地,引导学生努力、刻苦地学习。

三、在作业中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课作业主要的形式是绘画和手工作业,这占整个美术成绩的40%左右,通过做作业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也是教师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绘画作业

小学美术教材里的绘画内容所占比重较多,而且非常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适宜题材。比如说,教授学生画五星红旗。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实物,然后向他们介绍党旗、队旗、红领巾的来历和经历,最后介绍这些旗帜为什么都是红色的,补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通过用心的绘画,加深学生的记忆,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提升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手工作业

纸工、布艺、泥工等,都是小学美术课中手工作业的一部分,这样的作业不仅是教给学生制作作品的原理和方法,还会渗透给学生创造艺术、热爱劳动的品德培养,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制作春节的剪纸,学生通过对剪纸制作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发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对习俗的兴趣,巧妙的渗透文化传统知识,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代代传递下去,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艺术,动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便于以后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在自然和生活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一系列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他们去收集、去观察、去发现。比如说通过“折纸比赛”、“寻找最美蘑菇”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经常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可以直接在室外上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风光,引导学生们讨论、选景、作画,充分地调动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是一片空白的,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德育也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上的道德说教,它是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中同时进行的,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慢慢渗透的。因为德育在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是非做不可的。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全方位的培养新时代的顶梁柱。总之,美术课的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之中,需要教师好好的备课,发展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的修养。

作者:王雪峰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多媒体推动作用分析

一、多媒体使得德育教育更加直观

首先,现代德育教育除了传统的黑板之外还有了更加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媒体设备成本的下降等。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德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方式方法,不再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习可以突破地理、突破时间的限制。并且超过书本的知识含量,除了文字和声音之外加上了图片与视频,使得德育教育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二、多媒体为德育教育提供便利

此外,教学软件的发展也给现代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便利。例如,视频音频软件具有强大的展现功能,此外,一些制作CAI的教育平台,例如Powerpoint,3DMAX等软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几何画板、简易漫画制作等。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广泛应用为德育教育的教学和学生的德育自律扫清了许多仅仅依靠板书和文字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德育概念。

三、多媒体为德育教育提供新鲜的血液

长期以来,小学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大多数集中在课堂,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充耳不闻,当遇到考试的时候还经常出现挤占德育课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传统“填鸭式”教育的一种扩展。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但无法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德育观念,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与教学的初衷南辕北辙。众所周知,在一些小学生年龄范围内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德育概念,由于这部分难度较大,因此更需要在德育教育时充分理解,为以后中学的更深层次的德育学习打好基础。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起到了调动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优化教育过程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便利。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增强,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配合上多媒体技术一定会给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增添全新的血液和动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形式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精神是,因材施教,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感知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全新的软环境。这些基本精神要求在未来小学德育教育中,在教育方法上,要贯彻落实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式的教育媒介和方法。

作者:杨俊荣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北渠河小学

第六篇:物理教学课题引入德育教育研究

一、介绍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古今中外的科学成就来引入课题

要把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从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大多数物理学家所具有的。例如,在讲解《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巧妙介绍居里夫人青少年时期就同秘密的爱国运动保持联系,她热爱祖国高于一切,她把一生中获得的奖金几乎全部用于资助祖国波兰的革命,她曾把1克镭赠给波兰的华沙镭研究所。像这样的课题引入很多。又如,我国隋代的大建筑师李春营造的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奇功固护,甲于天下”“绝世无双”,比国外类似的石拱桥要早近千年,而国外的这类石拱桥大多都早已毁坏了。还有墨翟的“小孔成像”、诸葛亮的“孔明灯”、沈括的“磁偏角”等无一不显示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事例的引入,势必会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自然收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电影插曲和古体诗词中巧妙地引入课题

例如,介绍《机械运动》时,给学生朗诵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的两句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和陈与义的《襄邑道中》的两句诗:“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明明是竹排在行,却说:“满天云不动”。这是错觉吗?不是,其中包含着物理学原理。据此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入机械运动、参考系、相对运动等概念,再把原句补上,“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竹排在行;“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加以阐述,真是美不胜收,俨然古人为我们讲解物理知识了。类似这样的诗句都可借来为物理教学所用,同时还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赏析。又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地茫茫去不还”———可以引入“光的直线传播”;“一尺之椎,日取其半,永世不竭也”———可以用来导入“物质的组成”。学生对这样引入课题兴趣盎然,同时又使他们从一些韵律优美的诗句中领悟幽深的人生哲理。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富有协商研究性;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积极进取的心态,必然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课题

在讲解《压强》一节时,可以抑扬顿挫地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岳飞传》中岳鹏举的力拳神矛。道理就蕴藏在压强公式P=F/S之中:关羽的宝刀要磨,刀刃薄了,接触面积就小了,压强就大了,于是关羽过关斩将无往不胜;岳飞的枪尖要尖,越尖接触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于是岳飞攻城夺寨,无坚不摧。这样导课,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四、从联系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来引入课题

这种导课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物理知识的理论指导,又有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去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例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学习《光的衍射》一节时,可用这样的问题引课:“如果光的波长比一般声波的波长还长,那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学生可根据光的衍射条件及其规律,并结合声波衍射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若光的波长很长,则衍射现象将随处可见,那么住房将无阴、阳面之分;“大树底下好乘凉”“形影不离”之类的俗语将成为谬论;衣服的颜色也将失去意义……,通过这样的发散性设疑,由于夸大“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较抽象的“光的衍射”知识加深了理解。

五、利用悖论来引入新课

悖论,又称佯缪,在科学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中悖论的解决,往往会导致物理学革命性的飞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悖论,对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是有益的。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就例举了伽利略的“落体佯缪”的例子;并指出伽利略就是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出发,导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尖锐地揭露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荒谬,为新力学的创立开辟了道路;另外,在讲述《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可以例举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月近人”的物理佯谬。这些,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刻暴露学生认识中的问题,十分有益。六、用实验来引入课题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爱护仪器,节约实验药品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德;另一方面,又应尽最大可能设计自由度大,自主力强,可操作的学生实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总结

以上仅是在课题引入中渗透、贯穿德育教育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式。前面讲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千姿百态,没有定法,其方式远不止上述这几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准确地使用物理语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阐述教材。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知常,又要知变,用自己辛勤的创造性劳动来设计出具有特色、富于实效的导课方式。以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作者:马铁瑛 单位: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七篇: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做人、为人处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技工学生的思维认知、判断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为培养重点,并重视学生内在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技工学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到真正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并能够学会全面看待事物的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内涵

多年来,德育教育的现状就是教师传递,学生接受,安全采取的是空洞的说教和那些脱离现实的空谈,这也是造成德育教育软肋最重要的原因。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贴近生活的案例来积极的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之下,根据德育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研究、探讨、开拓思维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某种事实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的类型

1.选择型案例

选择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环节。技工学校的专业教师在选择德育案例的时候,尽量紧密联系德育教学大纲并贴近技工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要随意的选择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更不要采取小道消息作为案例,一定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做好选择型案例分析。

2.讨论型案例

这是技工学校案例教学法最核心的环节。让技工学校学生可以积极置身与整个案例之中来思考分析案例,真正从当事人或者是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出发。不同的案例,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有的看的浅层次的讯息,有的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得出更专业的结论。教师就是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深度思维,即使学生的大胆思维偏离了原本正确的答案,教师也不应该急于作出判断,让技工学生去自我反省,让学生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勇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案例评价法

案例评价法就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对案例做出的总结讨论,综合做出案例分析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补充和提高性的讲授。这个工作是由技工学校的教师完成的,就是在过程中让技工学生分辨是非曲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技工学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四、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德育教育的案例教学要有教育性

德育教育的案例教学要针对技工学生的思想实质。很多技工学生都是初高中的毕业生,可能有某些特殊的原因,选择了技工学校来读书,他们大多都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极其自卑和敏感,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好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更加缺乏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他们都是先被家长选择了专业才进行的技术学习,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向往的同时,也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所以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要有教育的针对性,让教育的真正内涵完全贯穿于案例教育的过程中。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尽量选择技工学生那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最好可以是本校或者是本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不是感到那么遥不可及,可是让学生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来,帮助技工学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对未来的渴望。

2.案例可以吸引技校学生的注意力

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得案例能让学生融入到案例的场景之中,发现案例中真正的问题所在,积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让学生的观点有着正确的思维导向,体现整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案例有着良好的趣味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中导入趣味性的元素,让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并积极的指导实践。

4.注意案例教学的时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