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与旅游整合分析

民族体育与旅游整合分析

 

黔东南因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而得名,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全球十大旅游胜地之一,这使得这样一个众多民族汇聚的特殊地区变成了聚宝盆。   通过对黔东南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发现,目前有关黔东南旅游、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主要从黔东南旅游发展现状或个别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出发,对具体的发展策略提出较少,把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就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振兴当地经济、提高其知名度、丰富世界文化提供参考。   1黔东南旅游发展简述黔东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黔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此期间,黔东南旅游业以不可抵挡之势迅猛发展。   1.1黔东南旅游的发展现状黔东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3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多、林多,有“山乡”、“林海”之称,森林覆盖率为62.78%;十公里以上的河流2900多条;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1]。除此之外,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悦耳动听的民族音乐、独具风格的各种舞蹈都可算做黔东南旅游的完美素材。拥有“百节之州”美誉的黔东南节日聚会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是各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也是各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据黔《东南日报》报道:2008年,黎平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6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66%,乡村旅游收入1.1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68.5%。全县21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活动,有农家乐旅游接待户50户,乡村旅游宾馆(旅舍)50家,乡村旅游餐馆27家,旅游商品专卖店42家,直接投资达1800余万元,参与旅游经营164户,直接从业人员656人,户均年收入29600元,人均年收入5920元,解决就业2952人,带动14700人致富[2]。由此看来,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已属事实,旅游收入成为黔东南地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也说明当地的旅游已经从原来的起步、发展,逐渐走向了成熟。   1.2黔东南旅游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黔东南旅游业发展至今虽然已逐步走向成熟,就其发展潜力而言,任何专家学者都是给予肯定的,并认为黔东南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有很大的再开发价值。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制约因素,黔东南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从黔东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着手,才能更好地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研究。第一,缺乏旅游人才。黔东南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当地人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这从一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所说的旅游人才不仅仅简单指导游人才,具体的讲是指既懂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又懂导游相关知识的人、旅游一线的从业人员、对当地旅游进行管理的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人才的培训和培养,甚至要从当地的每一个居民着手。第二,交通工具及路线的制约。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的黔东南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且聚居地分散是其一大特点。交通线路较稀疏且山地公路较多,是形成旅游难的又一因素。因此,要想形成“黔东南旅游一体化”、“建立黔东南旅游圈”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增强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及旅游线路公路网的建设,从而可以使游客进行全程性的观光,扩大对当地的宣传,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整合性。黔东南虽然有3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但是其旅游还仅仅停留在观光的层面上。游客参与文化体验及旅游产品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民族村寨旅游虽然都设置了“农家乐”,但其结构单一,形式雷同。此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服装、歌舞应该是每个少数民族的特色亮点,但目前发展不够好,游客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应充分发掘各少数民族的鲜明个性,突出特点,去除相似成分,从而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知名度。除此之外,黔东南旅游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游客住宿、购物、餐饮等不方便,旅游宣传不够,个别景点收取门票过高等因素,也制约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2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简述   2.1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以民俗风情旅游和体育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同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己经开始形成,是黔东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例如: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0%,其中接待境外旅游者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000万美元[3]。   2.2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习俗,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芦笙舞、木鼓舞、板凳舞、龙船节、赛马、斗牛、武术、摔跤、舞龙、踩高跷、荡秋千、舞狮、斗鸟、抢花炮等百余项[4]。此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大多已经与当地民族节日融入一体。其产生背景的复杂性及存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多种制约因素。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及研究人员不足。由于宣传不够、研究不深入及传播范围的局限性,人们对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各个项目的作用、意义、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经济发展及教育都比较落后导致这里的各种文化处于闭塞状态,这就严重影响了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应大力培养相关教学、训练人员,吸引高学历体育人才来此就业,从而为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传播服务。   第二,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不好,严重影响文化层次的提高。黔东南处于云贵高原的边缘,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欠发达。这一基础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协同发展。#p#分页标题#e#   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现形式单一。黔东南的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在其内部参与节日的表演、盛会的演出,很少举办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多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制度还不够健全,这也是影响其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因素之一。基础设施及器材的缺乏,宣传不够,缺乏政府整体规划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应从多角度出发,分析其制约因素,从而更好地发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   3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   任何事物的结合都要找准其契合点。黔东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旅游宝地,同时黔东南有3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旅游是发展黔东南的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黔东南旅游的再发展。通过“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两个品牌的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发展,一定能把黔东南打造成了金不换之地,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教育、文化的整体发展。   4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发展的策略   乡村旅游分别与该民族的芦笙舞、龙船节、赛马、斗牛、摔跤、舞龙、踩高跷、陀螺等结合发展,做到吃、住、玩、民族传统体育亲身体验的一体化旅游服务。建立定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授广场,使游客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有选择性地体验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一批既懂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又熟知各民族风俗文化的优秀导游,从旅游服务人员的最前线出发,引导游客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和体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及参赛人员的培养,对各具特色的项目进行完整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比赛等方式扩大对黔东南的宣传力度。通过建立成熟的“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相应品牌,引商投资,立体的、多角度地发展黔东南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   5结语   本文从黔东南这样一个众多民族汇聚的特殊地区出发,找出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契合点:黔东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旅游宝地,同时黔东南有3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认为“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共同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结合策略。希望该研究能对黔东南做一个很好的宣传,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早日使黔东南变成名副其实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