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论文范例

交通管理论文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1

1.1提高数据查询统计效率

教务管理系统比之原有的教务工作模式,其重要的优势表现在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的高效性。原有教务工作一般会呈现出过于独立的工作范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导致系统的统计效率较低。教务系统通过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日常信息维护的工作,将数据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采用一定的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呈现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

1.2规范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采用将含有信息数据的表格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数据库,各种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和制约,组成了一个涵盖所有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每个操作人员都需用自己的所属身份登录系统,按照既定原则进行操作。

1.3强化了院校两级教务管理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是按照校院或者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具有数据信息独立保存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虽有计算机参与管理及数据储存,但存在数据重复、数据交流错误、功能简单、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逐渐增加,旧有的单机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并严重阻碍着教务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从服务器集中管理和调用的办法,减少了数据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也为院校两级管理提供了平台。

2.教务系统使用存在的问题

2.1教务系统设计与学校体制不符

大多数学校通过购买成品系统的方式建立的教务管理系统,这其中普遍存在系统本地化问题。教务系统既要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又要符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购买的教务系统的设计是参照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而每个学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又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使用过程中的矛盾或博弈。伴随着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逐步深入,购买成品系统的高校也存在着系统升级维护和拓宽功能领域的需求,往往这种需求不被学校决策者重视。学校领导只重视系统的建立而忽视系统的维护和再开发工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都无法得以保障,导致教务系统发展停滞不前,阻碍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2.2技术与业务边界

通常教务系统是由学校技术部门人员参照同类院校的标准和使用情况进行引进,并根据系统模块的设置,结合现有使用者的工作分工加以赋予相关功能或开放有关联权限。一旦系统平台搭建成功,技术部门人员便将系统交由教务处进行管理。教务处会在本部门使用者中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系统管理员或系统研发者,以寻求技术问题解决。系统管理员一般会由学校单纯的技术部门人员,如网络实验中心管理员、计算机教师担任;或者在教学管理部门中选择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使用者担任。教务系统的使用面临着对使用者需具有一定的要求,既了解教务工作的基本原理,又能把握高校教学的规律,熟悉教学管理规定,能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需要的提出系统实现要求,由技术人员遵循业务规律,结合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规范,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来进行技术支持。教务系统本身就是具有技术性和业务性的特点,如何达到业务与技术的平衡点,融合彼此的优势,是目前教务系统使用的重要难题。

2.3使用者工作习惯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一般为与教学工作相关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不是出自技术性专业或者日常办公中对技术相关内容接触较少。这其中部分使用者往往会根据系统管理员或使用熟练者的操作方法进行继承操作,而缺少对系统功能和实现效果的研究主动性。并且由于长时间固定工作方式的积累,而存在对固有工作方式的依赖,抵触改变工作方式或加入系统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方法在学生人数、信息量较少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熟练程度较高,反而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作效率,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学管理不断的科学化、制度化、丰富化的背景下,这种脱离或部分脱离系统平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而增加工作成本,使得教务事务处理的速度减慢,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2.4使用者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校系统使用最重要的问题为使用规范化的问题。已应用到我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部分模块已较为成熟,并给我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如选课、成绩管理模块等,系统使用者使用规范问题较为严重。一旦使用者的前期的基础数据存在录入失误,将会给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严重错误及工作漏洞。例如:教学任务的数据错误将引发教师成绩录入、生评教数据准确性、学生成绩统计、补考统计等一系列数据问题。因此,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将决定教务系统应用的成败,也决定着工作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提升。

3.教务系统的管理及建构

3.1完善教务系统管理制度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往往出现教务工作制度健全而系统教务制度缺乏的现象,或者照搬日常工作制度而不考虑教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就导致教务系统管理定位模糊,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效果。制度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施保障,它将劳动责任和生产效益有机结合。所以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搭建与维护,其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其操作规范需有明确而健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制度把控,例如,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制度、教务处及教学秘书操作权限制度、教务系统网上选课制度、网上生评教制度、成绩管理和成绩修改监督制度等,只有制度规范,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才能确保教务管理系统有序运行。教务系统的使用者也需提高系统规范使用意识,自行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规范操作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减少盲目性操作。

3.2创新和调整固有工作思路

教学管理者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传递媒介,以数据和工作指令维持信息在不同使用者之间流动,从而完成教务工作。随着教务系统的使用不断深入,一些原有工作内容则不再适用和不符合教务系统设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调整原有工作流程,打破工作部门界线,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与资源的共享。例如,我校改变了原有自上而下通知、自下而上汇总信息的效率的工作模式,利用教务系统开放授权Web端学生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实现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信息交流,在学籍、学生档案、火车票优惠卡购买、考试报名等工作中,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3.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系统使用者业务水平

高校对教务工作人员配备、结构组成、工作分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划分及组合,对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配置,发挥成员优势及特长,搭建合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结构。对原有使用者要进行定期系统培训,提高使用者系统业务水平,增强其使用系统进行教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逐步改变原有工作方法。采用系统模块培训手段,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或者某项任务进行专项培训和操作。多组织高校之间教务系统使用的交流、学习活动,借鉴其他高校成熟的操作方法。

3.4坚持系统维护投入,做好系统二次开发

教务管理系统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数据冗余,部分查询操作报错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校需继续坚持对系统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的投入。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可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无自主研发能力的学校,基本采用购买较为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使用设计,对自己所提交的个性化需求均需研发公司进行技术支持,这种需求实现过程周期性较长,技术依赖性较大。因此,高校需采用系统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实现系统使用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需要。

3.5总结使用经验,引入知识管理概念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虽有操作手册、系统配置等说明性的技术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解决突发性事件(如迎新现场的故障排查),非规范性的操作实现等,这些对解决我们使用系统中出现的暂时性无解问题,通常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引入知识管理概念,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使用者把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反馈到知识系统内,实现过程分享,形成永不间断的智慧循环。

4.结束语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2

1.建立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团队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就其生命周期而言,有规划、招标建设、运用、维护等阶段,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师资比较紧缺情况下,院校一般采取专业课教师承担实训指导任务,配以实验员辅助的解决方式。这能够解决运用的问题且仅仅是简单运用,有效性会打折扣。为什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运用各种生产场景的模拟仿真软件,综合相关岗位群,在使用前,进行生产情境参数的设置;使用中,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阻碍进程,要及时解决;使用后,进行数据的恢复。遇到建设升级问题,在专业领域还要与供货商谈判、沟通、维护;实训基地后建设中配合实训项目设计,与供货商商讨不断优化、整合软件等,如果主要让专业课授课教师承担,难度较大,结果可能是教师疲于应付,实训基地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建立一支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团队很有必要。

2.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团队组织结构

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团队在主管教学和实训的系(副)主任领导下,在实训基地主任带领下,由实训专职教师、实验员实施开展工作,专业课老师配合参与。实训基地主任、实训专职教师任职资格本科学历应是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在这一组织结构下,实训课程的实施,按照实训项目,由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团队完成,专业课老师基本不参与。实训基地专职师资和专业课老师合作,进行课程改革、实训项目设计等职业教育研究与改革工作。所以,专业课老师不是与实训基地没有关系了,要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与生产现场紧密对接,专业课老师也必须投身实训基地建设。

3.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多途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铁路运营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线路、站场、机车、客车、货车、通信信号等各种运输技术设备,统筹协调各个专业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关系,安全完成铁路旅客运输和铁路货物运输任务。各工种之间要相互配合,是一个大联动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行车组织生产、客运组织生产、货运组织生产三个方面。铁路快速发展,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专职实训教师,一方面必须掌握生产现场作业组织;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实训设施设备、仿真软件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现场的对接。因此,对其专业技术水平、业务水平要求是很严格的。目前学院新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实践经验更是缺乏;即使是从企业现场引进,该类教师也只是对某一方面的生产流程、岗位要求熟练掌握,面对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实训、新技术的运用,他们也急需提高。

(1)落实教师下现场的培养锻炼。规划教师发展,按照教学及实训需求,做好教师到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调度所、地铁等轨道运输企业相关岗位的现场生产实践,以作业流程为主线、工种相互联系为核心、岗位为重点进行实践,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将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和专家到校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对口院校对口专业、科研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并且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实践教学,促进教师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使之成为增长教学见识、增进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又可以密切校企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适用人才。

(3)制定政策激励,提高实训基地师资团队水平。实训基地建成后,投入运用实现其有效性是一个艰巨、攻关的过程。院校应该制定政策,提供专项奖励,或者鼓励教师团队申请课题,在实训基地扩建、设备兼容方面,在实训课程开设、项目设计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使他们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二、实训教学项目设计

加强实训教学项目设计是提高校内实训基地有效性重要策略之一。根据研究分析,人的记忆保留效果与学习模式密切相关。而项目教学正是通过这四种学习模式来实施,能够更好实现学习目标。

1.实训教学项目设计依据

进行实训教学项目设计主要依据:

(1)企业生产实际状况,岗位设置及作业标准、要求。

(2)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含模拟仿真软件)构成、功能,使用要求。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

(4)学生学习情况。

2.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原则

实训教学项目设计需要结合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教师专能、学生实际等因素不断改进、优化,需要以实训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实施,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同时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原则,应是:

(1)内容上,由简单到复杂,实践技能培养由认知、简单操作到综合应用。

(2)形式上,可以是单人操作,也可以两人配合,到多人(岗位群)的综合演练。

(3)技能要求上,岗位能力由基层员工到值班员班组管理一级,到强调专业技术的调度员,不仅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为学生继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4)实施手段上,观看演示为辅,模拟仿真为主,技能竞赛项目强化。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3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这就必须涉及和关注交通运输行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了节约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必须加强预算核算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各项支出要进行详细地记载,在交通运输单位进行实际拨款之前,要进行预算,把每一个细小的可能有花销的地方都记录下来,要以节约为原则,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若想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的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预算管理意识,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行者。因此,必须在高层管理人员心中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提高其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并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理念。其次,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是交通运输企业预算编制的保证。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刺激工作人员更加热情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实施上,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奖金与同期的预算效果挂钩,效果较好则给予奖金奖励,相反则给予惩罚。设立相关的工作监督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直接与其劳动所得挂钩,以避免消极怠工的现象。其次,要将预算管理与行业的成本管理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案设计,已达到降低成本,保证经济收益的目标。

(二)实行合同运输

相关法律法规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依法进行管理和工作,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合同法就是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要和依靠的,因为这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合同运输,加大依法治运力度,成效显著。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合同纠纷及商务质量事件,有力地改善了搬运装卸业的管理。当地交管所帮助70多家运输业户与6家外贸公司签订运输合同13项,使运输业户不到一年时间营收300多万元。

(三)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流动量越来越大,资金流动周期越来越短。由于交通运输行业规模愈来愈大、周期性强等特点,所以,交通行业必须更加有效地做好行业经济管理,而为了更好的应对许多隐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避免出现赤字问题,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还需要拥有健全完善的交通运输收入的稽查监督制度。因为,只有强大而完善的稽查监督制度才能约束运输行业经济收入和支出环节的管理人员的不合格行为。另外,不仅是制度上的完善,而且还需要对相应制度的强大执行力,避免出现制度化、表面化的稽查监督管理现象。而且,还需要在稽查监督管理人员心中树立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意识,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因为一支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收入稽查管理队伍将能够直接作用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另外,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和基层人数较多,所以更要注重对这些基层人员的稽查力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上层领导的监督,要两者同时抓起。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道路是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开展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说道路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心脏所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就必须较强对道路的综合管理。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五)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首先,我国不断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交通行业的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也需要顺应潮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优化经济管理的系统和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管理的效率。要严格使经济管理中各种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为,敦促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在管理当中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其次,交通行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为了提高经济的利用效率,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强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既要注重收益,又要规避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培养专门的人才,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最后,要将经济管理制度化、秩序化,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管理机构,并规划给予其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权利。

(六)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结束语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4

普通中学在教务处之外又设立了学生处、教研处等部门,只有具体工作事务的分工不同,实质都是教务管理工作。学校由于中层领导的安置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需设置一些部门会使得学校行政部门过多和领导干部的富余,这就导致各领导职责权限不明确,各种工作指令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会导致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阻碍了信息沟通,教务管理效率明显降低。在普通中学中有正副主任、助理干事及普通教务员若干级别。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只建立在职位关系上,这导致一些教师职工对权威的欲望和崇拜强烈,甚至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上,而是考虑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以获得职务晋升机会和方方面面的照顾。学校教务设立多位主任分管教学工作领域,很容易出现部门间的拉帮结派现象。各主任之间经常出现沟通障碍,有时职责不明、意见不和又加大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工作的复杂程度;普通教务员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决策,在执行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各种困惑,造成多重责任的教务员工作多向多难的矛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极易导致教务人员的挫折感。

二、制度建设上过于松散

良好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目前学校制定了关于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各学校教务处其实都有部门内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时候都形同虚设。由于主任的一言堂模式,那些奖惩制度根本没有具体的评定程序和考核标准,学校举着所谓人性化管理的旗帜,并没有将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有的学校强调规章制度的实施,但在其执行过程中却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导致适得其反。这样的制度建设,没有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执行力不够,组织评价考核的不作为不但不能提升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反而会降低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阻碍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率提升。

三、教务管理者任免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国普通中学校长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这在欠缺了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谨性。这种体制容易造成相关领导的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先天不足,有的校长的管理经历比较单一,加之缺乏相关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没有系统地教育管理知识,使得学校领导缺乏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理论指导,制约了管理改革的开展。同样的,学校教务主任等中层干部的任命也是由校长指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没有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就容易出现由于某人在学科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而得以任命,但这类人往往缺乏相关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适应教务管理的岗位;还有一种是在教务处或总务处转任来的,虽然其具有一定的部门领导能力,但由于对教务相关流程和教育教学环节的不熟悉,也不可能促进教务工作效能的提高。更有甚者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任命教务主任,这样任命人员也难以服众,普通中学内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领导如果没有与岗位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很难开展相应的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但由于管理者的任免缺乏规范性,就算管理方法因循守旧,部门效能低下,教务管理者也能长期领导该部门不会被罢免。

四、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未得到切实执行

近几年来,学校采用了以聘任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但实际上学校一直奉行却是只进不出的用工原则。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岗位的设置没有标准的规定,对学校核编定员工作没有严格监管,对缺编和超编的学校没有有效的措施,导致一些学校因人设岗,人员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校内各岗位人员职责考核缺乏科学的操作手段,标准难以统一,造成教务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阻碍教务管理工作效能低下。

五、总结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5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硅薄膜不断扩大,那么公共交通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大。所以实现智能城市交通和数字化城市交通管理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公共交通的社会服务功效以及公共交通的运行的管理效率。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各个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的思路,同时这样的策略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的城市发展的要求。现在高科技术不断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公共交通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车辆监督和科学调度,就很快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更加节省运营的成本,确保车辆的安全。GPS技术和射频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渐渐在公共交通车辆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我们就GPS技术和射频技术在公共交通车辆管理中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2GPS技术在公共交通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GPS技术的车辆监管技术和车辆调度技术,是建立在通讯技术至上的,目的是为了车辆的监控以及GPS调度,从而对公共交通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科学的调度,增强车辆的安全系数,减小事故的几率。GPS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公共交通车辆管理系统中,GPS技术也会为各个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基于GPS技术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监控和跟踪车辆。基于GPS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需要早被监控的公共交通车辆安装自动车辆定位设备,接收GPS卫星信号的设备,同时需要根据GPS的定位的机理实现对车辆进行实时的定位。自动车辆定位设备要完成信号发出的任务,而接收GPS卫星信号的设备负责接收相应的信号,这样就是先了车辆的运营监控以及安全监控。这些跟踪的信号和信息需要通过GPRS等通讯技术完成短信语音等的信号的传递。而在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视终端在电子地图上看到被监视终端进行监控,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车辆进城监控做出调度执行。

3射频技术在公共交通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也就是说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的相关数据。一般来说由信号发射天线、射频卡和读卡器组成。其中的工作过程为:当频频卡在天线的工作区域内时,将会发出加密的信号,天线将接收到这些信号,然后通过射频读卡器把相关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再对通信单元发送获取的信息。射频技术也在公交车辆管理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点式定位技术,他可以对车辆的进出停车站点、候车、加油加气、洗车检修以及号码自动识别等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无人全自动的车辆管理。使得公共交通车辆管理体系的信息畅通透明,监管更加优秀,服务也更加高效和统一。公共交通站点通过采集被监控的车辆的射频卡里面的信息,和公交站点的相关信息,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监控和调度,也是通过相应通讯技术(GPRS等)传输给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在通过这些通讯技术做出调度命令的发出。这样一来公交站点和监控调度中心就被可以实时通讯,对公交车辆金鹰自动化管理。该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对于GPS定位系统,射频几乎的独到之处在于GPS技术中只能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而且车载的GPS设备还有工作起来不稳定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车顶棚以及周围建筑的遮挡的原因。而且GPS设备造假昂贵,而射频技术就没有这次问题。而且GPS技术还要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是很高的,这样就使GPS技术的用增加了更多的成本。射频技术就不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配合,所以射频技术更加灵活。因此射频技术的成本远远低于GPS的成本,但是射频技术只能应用在道路路线固定的公交系统前提之下,并且不能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控。

4总结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6

1.1科学性原则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资源。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1.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是交通工程施工最基本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严格遵守要求,严禁工作人员凭借主观意识来开展各项工作。建立规范化的作业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2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最终管理的效果,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性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我国交通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危险性,为下阶段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增加了施工的危险系数,影响到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通过调查相关的数据可以得知,很多安全事故均是因施工人员的疏忽引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缺乏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不仅需要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和教育,更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首先是排水系统的完善,很多交通工程中的排水施工不符合规范,给下阶段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是人员监督的不到位,交通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基层施工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接受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最后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材料是交通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了最后施工的质量。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应该接受专业化的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直接返回原厂,合格的材料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质量管理的疏忽和漏洞

由于交通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对所有项目进行精确化的质量管理,一般会采用抽样的方式,导致质量管理中的漏洞和疏忽。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很大的变动性,无法真正达到完全符合质量目标,不可避免会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项目,针对这种现象,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尽可能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减少施工阶段的经济损害,保证施工的效率。

3完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重视施工前的宣传和教育

施工前的宣传教育是开展施工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新员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要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合格的员工才能正式开始工作。一般工程项目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教育方式:一级教育主要是指安全教育,也是员工首要掌握的知识,了解企业的安全施工要求和安全保护政策等;二级教育施工阶段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工程的特点和性质、施工现场的环境等;三级教育主要包括不同项目施工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需要遵守的规定、材料和设备的保护以及易发生事故的工作环节等。施工人员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要求,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关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特殊性,不仅仅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还需要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要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要求,并且落到实处,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收获预期的经济利益。施工现场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威胁,施工具有范围广、时间长、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加大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制定监督管理制度能够为下阶段的施工指明正确的道理,避免施工期间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3.3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只有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需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与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联,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工程施工本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管理的难度,易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需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放在首位。

3.4加强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协作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不仅仅只有土建工程相关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给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施工人员应该对各种施工技术的难点和要点有正确的认识,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区别不同施工技术之间的差异,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施工方案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项目经理是管理的核心,对每个班组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加强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定期检查施工的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达到预期的效果。

4总结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7

1.1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加强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其监护人往往是年纪比较大的长辈。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辅导督促其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给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伤害,其庞大的群体数量也导致留守儿童的问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的要点分析

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现状,就要抓住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要点,做到重点问题重点分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由来已久,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需要总结分析出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重点管理项目着重监管,加强各方的教育职责,将责任义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真正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分析,可以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要点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2政府管理责任和法律法规的指引

要想真正的实现教育公平,就要有政府的扶持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保障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受到地区条件的限制,一些留守儿童还是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管制,当地政府也没有将随迁子女的教育纳入到当地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入学手续复杂甚至将他们拒之门外。政府管理的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随迁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即使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也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使得更多的随迁儿童被打回原籍,成为留守儿童。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就要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明确各政府部门的义务和职责,加强对学校、社区的管理,尽快完善保障留守儿童教育权益的法律法规。

3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监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和监护人,即家庭教育环境,二是学校,三是教育部门。父母和监护人教育作为儿童成长和观念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由于父母、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又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忽视了对学龄儿童的教育监督。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在家庭教育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管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可以用自己完善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部门作为统筹全局的管理部门,其政策指引和管理措施将对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监管作用,促使监护人和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4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虽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教育公平不能受到地区的限制。只有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划分,才能使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接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提高师资力量。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财政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条件简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育部门应当合理安排教育经费支出,抓住最困难的学校,完善现有的教学设施,扩大学校规模,为师生创造一个教学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教育环境。我国的师资力量分布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师资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由于教师的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吸引高素质教师到农村教学,扩充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对于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语

交通管理论文范文8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肿瘤晚期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1~83岁,其中食管癌11例,原发性肝癌14例,胰腺癌7例,乳腺癌13例,肺癌17例,卵巢癌16例,直肠癌10例,鼻咽癌9例,喉癌3例。患者均出现肿瘤远处转移,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并服用止痛药物,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1.2方法

1.2.1评价工具

采用国内学者潘兰霞翻译修订Ferrell等制订的“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量表重测信度为0.65,内容效度为0.95,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74。该量表共有16个条目,前9条调查疼痛知识,后7条调查疼痛经历,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计算疼痛知识得分,疼痛经历采用0~10级数字评分法,其中0级代表“一点也不”,10级代表“极其严重”。

1.2.2疼痛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我院肿瘤内科6名具有丰富疼痛管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的原因及特点、癌痛的正确评估方法、癌痛的常用镇痛方法以及癌痛的护理措施,6名高年资护士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研究。对照组按照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当天由培训护士了解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物情况,并发放“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随即对患者错误的条目进行纠正并告知其原因,同时向癌痛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包括自身疼痛程度的评估与报告、止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疼痛管理技能的培养等。住院第2周时对第1周的疼痛知识进行强化教育,以后以此类推,干预4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知识答对率、疼痛经历级别以及平均疼痛时间,运用百分比调查患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开展的势在必行

癌症患者对癌痛认识存在诸多误区,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前癌痛患者对疼痛知识的答对率平均为25%,其中错误率高的条目为认为止痛药只在疼痛严重时使用(4%)、癌症疼痛是不可能完全控制(5%)、刚开始使用止痛药剂量宜小,以防疼痛加重时再增量(7%)、长时间使用阿片止痛药会成瘾(7%)。结果表明癌症患者普遍认为癌痛是癌症进展的信号,多数人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向他人透露病情;相当部分患者认为癌痛如癌症一样无法治愈,宁愿选择忍受疼痛;加之对止痛药物相关知识的缺乏,癌痛患者表现出对止痛药物成瘾性和耐药性的担心,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严重影响癌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只有在无法忍受癌痛的情况下才求助于医务人员,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疼痛教育是有效疼痛控制和评估的前提与保障。护理人员针对癌痛患者存在的误区,向患者详细讲解止痛方案和麻醉止痛药物的理论知识,告知其规律性服药可预防疼痛发生或病情加重;向患者介绍癌痛得到有效控制的成功案例,告知药物成瘾性发生率不超过1%,以消除患者的恐隐心理。护理人员主动、客观、科学地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按时、合理给药,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用药观念,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通过4周疼痛知识强化教育的干预,癌痛患者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自愿改变以往的服药方式,疼痛知识及疼痛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2.2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国外学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质性访谈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在癌痛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癌痛患者渴望通过护理人员得到癌痛相关知识和应对技能,并获得支持,但实际上他们获得的相关帮助却非常有限。本研究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多内容多形式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更新护理工作理念。通过与癌痛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纠正癌痛患者认知误区的同时了解其信息需求,使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提供适时、规范、循序渐进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及时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同时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

2.3癌痛患者自我疼痛管理能力的培养

疼痛管理是指通过疼痛评估、记录、治疗和护理,以控制疼痛的过程,包括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临终尊严,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和可行的疼痛控制的全过程。国外有学者研究指出造成癌痛管理欠佳现状的原因除医护人员因素之外,患者对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缺乏、对疼痛评估方法认识不足、对阿片类止痛药的成瘾性和副作用的担忧等亦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化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癌痛患者更新知识与观念,掌握癌痛的正确评估方法,认识到正确报告自身疼痛情况以及与医务人员沟通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疼痛管理意识。癌痛患者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疼痛处理,主动向医务人员提供维持及调整止痛药物剂量的依据,从而提高自身对癌痛的控制水平。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