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分析

 

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审计和审计监督.”李鹏总理指出:“在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对促进企业、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审计工作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看,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内审工作开展不顺,收效不大,审计结论难;审计法规建设滞后,政策界限不清无法可依,审计评价缺乏明确的准绳和尺度标准;《两则》、《两创》的颁布,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内审人员的观念需要更新,工作重点需要转移,工作方法需要改进。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应从以下几个方顶着手: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有效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高企业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内部审计就是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反腐倡廉,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保证了企业合法、守法经营,维护了企业的根本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内审更多的是一种服务行为。只有企业主要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才能确立内审的权威性,工作就能胜利开展,各种关系也就易于理顺。使内审“服务寓于监督之中”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审计机构的建设,充实和调整内审人员,保证内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人员的素质。内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工作就有主动性、创造性,工作就能高效率、出成绩。否则江作就打不开局面,流于形式。为此,首先要加强和充实内审工作队伍,提高内审干部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把那些能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心强、作风扎实,廉洁奉公,业务精通的同志调整和充实到内审队伍中来,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规法纪,以提高坚决执行各项经济法规的自觉性,把好关口。另外,还要加强内审干部的培训工作。上级内审主管部门要为基层内审干部的培训创造条件,基层内审部门应积极配合,选送一定数量的干部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对于有条件进修的内审人员,应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函授、自修大学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使内审工作能在市场经济中为企业真正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第三,在对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应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效益的审计上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应变能力、开发力、增殖力、凝聚力,以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计工作不但要履行监督职能,而且要促进企业搞活,就应该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内审的自身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剂”。据此,内审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财务收支审计获得的大量经济信息中,收集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的间题,及时进行经济效益专题调查,向本单位和宏观调控部门反馈,使其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动态,有效地完善宏观控制。   2.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专题审计,为企业节约投资,堵漏补缺发挥作用。   3.保持审计制度上的经常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利用内审干部熟悉企业内部经营情况的优势,在重点决策问题上提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4.把审计重点放在事前、事中的控制和监督上。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就要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计划、购销经济合同进行审计,并对市场和消费动态进行调查预测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内审工作要走在前面,事前进行专项审计,明确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利税等方面因素,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把握住方案的可行性、效益性,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引导企业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发展路子,使企业不交或少交“学费”。   5.采取灵活机动的形式,对影响企业效益的诸多因素和重点项目进行调查、监控。如抓住企业生严经营的主要环节和影响盈亏较大的原材料及各种耗费、设备利用率、资金周转及其使用效果等,发现潜在的问题,使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