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农业产业发展方案

市政办农业产业发展方案

 

根据市“十二五”农民增收幅度从年均15%调整至27%以上的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清镇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措施,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到年我市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惠农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重点选择辖区内的3-5个村作为农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二)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农工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原则。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高速公路沿线实施退粮(粮食作物)进经(经济作物)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突出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等优势产业,在公路沿线、丰水坝区、低热河谷、沿湖沿河等生产条件有别的地方,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坚持科技兴农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七)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1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成立清镇市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农民增收目标管理日常事务;市财政局柯荭,市统计局孙正林,市农业局农经站为办公室工作员。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责任分解到站办所、到人,明确一名专职农民增收资料员,负责汇总上报资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标   (一)确保目标。确保全市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础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长27.4%;   (二)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长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为年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进“三化同步”,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工资待遇,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长41.97%,工资性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9%以上,力争所占比率超过50%。二是做到应统尽统,着力提高农民二、三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点   (一)以“三化同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动农村发展的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两加一推”战略的实施,企业开工足、用工量增、务工收入上涨的有利时期,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新增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长41.89%。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输出市场建设。要多渠道、多途径开辟输出新市场,进一步巩固沿海劳务市场,拓展中部、华北市场,大力开发西部和西南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着力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水平。二要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定向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以上。三要加强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劳务开发工作机构职能,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劳务开发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有力、工作措施有力、工作抓手有力。要加强乡镇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和农民工服务站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对接、三级联动、覆盖全市”的劳务开发工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p#分页标题#e#   (二)一二三产互动发展,切实提高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   一产拉动二三产,一、二、三产交融发展,全面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确保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同比年增加430元,同比增长19%。   一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站街镇戈家寨水库、站街镇供水工程、卫城镇供水工程、迎燕水库至卫城-王庄-新店供水工程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80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和干坝水库除险加固、干河河道治理、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完成磅寨提水站等人引工程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中低产田造3万亩。完成流长乡农网改造和170公里串户路建设。加快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建设16个,推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省柴节煤灶1315个、太阳能热水器150个。   二要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加快标准化园区和产业带建设,完成蔬菜播面25万亩、果树基地2000亩、茶叶种植1500亩、中药材种植及抚育7500亩。完成烤烟育苗移栽4.2万亩、收购任务10万担;加快推进卫城张家坪、百花平山两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新增奶牛存栏5000头。完成三联乳业乳制品加工厂建设。扶持三联、温氏、大发、绿和美、世阳、山韵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通过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达到农企双赢的效果。   三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五化一体”推进。完成农村清洁工程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8%以上。   四要纵深推进诚信农民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政策、市场和资金等关键问题,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以诚信推农村发展、构社会和谐、促农民增收。   五要大力开发农业功能,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拓展空间,开辟渠道,加快发展,力争年农民人均新增农村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纯收入达到950元,同比增加130元,同比增长15.8%。   (三)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把握国家和省对农业的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各乡镇抓好强农惠农政策兑现的同时要做到应统尽统,认真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退耕还林、林业生态补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两免一补等政策的实施,对中央已经提前拨付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力争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同比年的819.77元增加100元达920元以上,同比增长12%以上。   (四)扎实抓好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农民经营权出让(租)有效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我市已建立了覆盖市、乡、村三级联动、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上土地流转信息已成功流转农村土地近2万亩,据测算三年来为农户带来流转租金2500多万元,同时农民流转土地后可通过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因此各乡镇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安排得力人手抓好此项民生工作,无逢对接,深入调查,应统尽统,以土地流转有力拉动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确保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30元以上,同比年的5.59元增长536.7%。   六、工作措施   (一)实行农民增收工作包保责任制。将农民增收工作与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及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部门、乡镇的资源,合力推进今年农民增收目标全面完成。一是市直部门帮村扶贫工作联系村即农民增收包保村,其中,联系村是重点示范推进村的,必须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为包保负责人。各部门要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贯穿整个帮扶工作始终,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工作当作首要大事来抓紧抓好,明确专人帮村,下力气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为包保村进行积极争取和协调。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到村抽查走访群众,若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不落实或轻落实导致该村农民增收滞后的,将对包保村的单位领导和包村人员进行问责;二是各乡镇是农民增收二级责任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十六字原则,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必须负责包保本乡(镇、街道)的重点示范推进村,将农民增收的四项构成落实到每个农户,重点是产业推动和劳动力工资性收入;非重点示范推进村由站办所负责人包保,一般职工包组,村干部包户,整合人力、项目、资金等各项资源进行拉动,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加1500元以上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实行每月召开全市性农民增收例会制度。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包村部门参加会议,并汇报当月农民增收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部门(单位)或乡(镇、街道)的工作情况进行现场通报。会议时间原则上为每月5日召开,遇节假日或特殊情况需更改会议时间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通知。   (三)实行严格的农民增收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对年农民增收目标管理实行分级考核、季度打分制。市农业局为一级责任单位,11个乡(镇、街道)、市统计局、农调队为二级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移民局、市烟草公司清镇分公司、市人口与计生局、市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民政局、市供销社、市气象局为三级责任单位。其它市直部门不纳入分级管理,但必须在帮村扶贫中把农民增收工作抓紧抓好。为体现农民增收工作常态化、“加速度”,按照市创先争优、增比进位的有关要求,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考核打分将实行季度打分,年终根据季度打分+检查打分+奖励加分-各种扣分计算年度总分,落实奖惩制度。#p#分页标题#e#   (四)农民增收资料上报实行签收回执制度。各乡镇、部门报送的资料按时间分为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和年报,按内容分为方案、情况分析、总结、表册、简报、图片和纳入农民增收并实行考核的工作或项目(指各部门下达乡镇的工作任务或项目:如粮食增产工程、农村土地流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农情统计等)资料。按照序时推进、及时上报、资料与实际相符的原则进行报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资料报送卡发各乡镇,并按各乡镇实际报送资料时间和内容在资料卡上签名,将报送资料的情况作为季度打分的重要依据。   (五)将农民增收工作与诚信农民建设有机结合,实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工作机制。38万农民增收工作是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当作第一要务来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按照市对农民增收工作的战略部署,农民增收将作为第一目标对各区县市进行考核,因此,今年我市将继续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提速增效。将农民增收工作纳入对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诚信考核,对农民增收工作有工作缺陷甚至工作不力的,对其予以失信告诫,扣减诚信考核分数。   (六)市乡两级财政要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专项经费。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核心目标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工作难度大,是所有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切实做到对农民增收和农村住户调查的“三同三保障”,即:同样重视、同步推进、同时完成和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市乡两级财政要优先安排农民增收市级抽样点33个330户农户(涉及每个乡镇3个村30户农户)农村住户调查专项工作经费。对照《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关于提高辅助调查员和调查记账户记账补贴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抽样记账户(每乡镇30户)的记账补贴标准为240元/年.户,其中由市级财政安排解决48元/年.户,由各乡镇安排解决192元/年.户;辅助调查员(每乡镇3人)补贴标准为960元/年.人,其中由市级财政安排解决240元/年.人,由各乡镇安排解决720元/年.人。经费落实情况将作为部门、乡(镇、街道)对此项工作领导重视程度考核打分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对接协调,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促农增收。市统计和农调部门要主动找部门和乡镇调查了解,农业等部门和乡镇要主动提供情况数据,做到切合实际、应统尽统、体现终端、促进发展、惠农增收。各有关单位要立即转变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加强领导,紧盯目标,协同作战,分解落实责任,从关注细节的角度出发,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检验平时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全面圆满完成今年农民增收目标任务。